美誉 I 追忆国美华章 整装擘画未来——中国美术学院95周年校庆教职工校史知识问答活动

为庆祝建校95周年,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,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,激发广大职工的爱校之情。校工会(妇联)于11月1日——10日举办“追忆国美华章 整装擘画未来——中国美术学院95周年校庆教职工校史知识问答”的活动。

 

PART 1

国美简史

A Brief History of the Develop

 

01.国美诞生的起点:一场重要展览 

 

1924年,年仅24岁的林风眠等26位旅法中国艺术家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策划了史上第一个“中国美术展览会”。蔡元培看到了此展,关注到了林风眠,他评价林风眠大幅油画《摸索》等作品,“得乎道,进乎技矣!”他感慨“其间杰出之才,非徒摹仿欧人之作而已;亦能为纯粹中国风之作品;亦且能与中国风作品中为参入欧风之试验。”这样一场在法国的展览,就奠定了林风眠与蔡元培、以及中国美术学院的奇妙渊源。

 

02.国美初立:中国艺术教育开启新篇章 

 

这次展览,让蔡元培更加坚定了想要发展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决心。1927年,蔡元培提出《创办国立艺术大学之提案》。1928年,蔡元培选址杭城西子湖畔,邀林风眠回国组建国立艺术院(中国美术学院前身)并担任首任院长。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开启了新的篇章。

 

03.日军侵华:辗转颠沛流离 

 

1937年,日军全面侵华,11月,上海沦陷,国立杭州艺专西迁,途经浙江诸暨、江西贵溪、湖南长沙,最后到达湖南沅陵。后来在次年与北平艺专合并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,校址在沅陵沅江老鸦溪,恢复上课。林风眠辞职离校,滕固任校长。同年,国立艺专迁至云南昆明。

后来的几年中学校一直在颠沛流离中运营,在战火纷飞中为学子们带去一线艺术之光。1939年,学校复迁呈贡县安江村。1940年,学校迁至四川璧山,吕凤子接任校长。1942年,吕凤子因病辞职,陈之佛接任校长,学校迁至重庆沙坪坝磐溪 。1944年,陈之佛辞职,潘天寿接任校长,林风眠等应聘回校任教。

 

04.1945-1959:正式成为最高艺术学府 

 

离开杭州在外辗转8年后,学校终于迁回了梦最初开始的地方——杭州。1945年,教育部命令:“该校永久地址,业经决定迁设杭州。”1946年暑假,学校师生复员回杭州。回到杭州的第二年,潘天寿辞职,汪日章接任校长。后来于1949年9月,浙江军管会任命刘开渠为国立艺专校长。1950年11月,学校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。

1953年,中央文化部召开第一次艺术教育座谈会,会议确定我院为全国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,培养美术专门人才及艺术专门学校师资,学制五年。1958年,学校更名为浙江美术学院,潘天寿老师也在1959年重新回到学校接任院长。

 

05.文革至现今:国美的新生 

 

1971年,学校迁至桐庐县阳普大队。1980年,邓小平改革,学院复校,莫朴任院长。1983年,肖峰任院长。1993年,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,沿用至今。1996年,潘公凯任校长,9月,学院上海教育基地开始办学。1997年,上海教育基地改名为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艺术分院。

从1999年起,南山路校区开始整体改造。2001年,许江任院长。2002年于转塘象山建立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,2003年建成了南山路新校舍,确定滨江校区为设计分院。2007年中国美术学院象山中心校区全面落成,滨江校区搬入象山校区。2020年7月,高世名任院长。2021年秋季,正式启用良渚校区。2023年启动萧山湘湖校区建设。

 

PART 2

国美的学术脉络

The Academic Context of Gome

 

中国美术学院还有另一个称谓——“艺术学院中的西南联大”。一是因学校在抗战全面爆发后,为延续文化教育命脉,和西南联大一样同样经过辗转内迁、“落户”云南;二是因当时师生中艺术名家之多,实属罕见。 

在云南滇池东南岸的安江村中,学校教师“天团”中有美术理论家滕固、徐梵澄,国画家潘天寿、吴茀之、张振铎,油画家常书鸿、秦宣夫、关良,雕塑家王临乙,建筑学家夏昌世,应用美术家尹陂九、柴扉,音乐家唐学咏;学生群体中则囊括了吴冠中、朱德群等一大批在中国美术史上影响深远的优秀艺术家。

薪火传承精神不灭。纵观国美95年校史,两条学术脉络始终绵延:

一条是以首任院长林风眠为代表的“中西融合”之路。受蔡先生委任为校长后,他又汇聚了林文铮、李金发、吴大羽、刘开渠、郁达夫等一大批时代精英,共同以艺术创造开启民智、完成社会启蒙。此后,“艺专三剑客”吴冠中、赵无极、朱德群,成为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……

另一条脉络,是以黄宾虹、潘天寿为代表的中国画家,以陆维钊、沙孟海为代表的书法教育家所开拓的“传统出新”之路。他们一边赓续传统文脉,一边不断创作出具有强烈东方文化特征的新境界。

比如,潘天寿先生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大师。他提出了东西文化的“两峰论”,并告诫,“失去独立风格无异于中国绘画的自我取消”。

 

 

95年

群星璀璨的大师互相砥砺,并行不悖

创造了这一中国艺术教育史上的独特篇章

他们以学术为公器,互相砥砺,并行不悖

营造了有利于艺术锐意出新、

人文健康发展的宽松环境

成为这所学校最为重要的传统和特征

创造了中国艺术教育史上的重要篇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编 辑    I 杨   蕾

 审 核    I 童赛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