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衍龙、陈鍠荣获省“事业家庭兼顾型”先进个人称号(2003—2004)

 莫衍龙同志主要事迹
  莫衍龙同志是我院计划财务处处长。自从1990年从部队转业到我院后,一直在财务、纪检监察、审计工作岗位上辛勤劳动,默默耕耘,他对工作一丝不苟,认真负责,曾多次受到上级表彰,并被省教委评为先进纪检干部。他忠诚于党的事业,严格按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,注重自己品德的修养,爱岗敬业,为人师表,是同志们学习的好榜样。在家里他是一个好儿子、好丈夫、好父亲,他是我们单位公认的“事业家庭兼顾型”的代表。
  莫衍龙同志身为我院的财务主管,是名副其实的“红管家”、领导的好参谋。随着高教事业的大发展,教育、基建经费需求和使用量聚增,为了管好用好这些资金,他带领财务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法组织收入,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, 加强财务管理,规范经济行为,配合学院改革,以主人翁的精神,呕心谋划。数亿元的资金,在他手中管得井井有条,提高了有限财力的使用效率,有效地保障了学院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。为了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,他根据《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》先后制定和修改了我院财务管理有关规章制度,规范经济行为,从而保证学校财务会计工作有章可循。他还建立了学院预算管理制度,规范了学院预算管理,推行各系及机关部门二级部门预算,使学院各级经费收支有预算、使用手续完备,心中有数,提高了学院预算管理的监管力度和透明度。并实行预算执行情况通报制,每季度向分管院领导通报预算执行情况,使领导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及资金最新流向,加强了对预算的监督。每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,收支平衡,略有节余。他所领导的计划财务处先后受到上级有关单位及审计、物价、税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。
  他爱岗敬业,工作极端的负责任,对每一笔业务都亲自进行审核,从而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、准确性、及时性。特别是在校园整体改造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上,他更是呕心沥血,为了正确支付每一笔资金,亲自参加项目招投标,他不厌其烦,把90多本工程合同分类进行编号、排序,对每一笔基建支出都亲自严格把关。由于管理规范,工程按时付款、没有因为财务核算问题拖延工程进度,确保校园整体改造工程的健康顺利完成。今年我院在教学评估工作中,财务数据是个重头戏,几年来的账册、票据要做到笔笔清楚,他不分白天黑夜,亲自收集、整理支撑材料,编制表格,反复推敲数据的合理性与正确性,保证财务数据的正确性。他身患多种疾病,经常一边吃药一边工作。在他的带领下,全处人员顺利地完成了此次评估工作。
  他严以律己,清正廉洁。他是纪委委员,曾从事审计工作,始终保持着纪检干部和审计人员的本色,在金钱利益面前不贪不沾,他手中掌管美院的财政大权,在许多人的眼中他是“财神爷”,时有金融部门、亲友们前来拉关系,他都非常“死板”地公事公办。有时参加有关招投标和评审会,常有几百元的红包可拿,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专家,因此自己不拿或拿后予以上交,他坚守一个信念:不能为了一点小利,沾污了一身清白。由于大家信得过,所以在最近党代会选举中,又被选为我院纪委委员。
  他具有优秀的个人素质和人品。在成绩面前不事张扬,在荣誉面前从不伸手,每次评优、推荐先进,他总是想到别人,这次推荐“事业家庭兼顾型”先进个人,也是下面群众背着他写材料上报学校的。他平时处处关心爱护同志,处里只要有同志身体不舒服,马上就会接到他的问候和慰问,在他的带动下,处里同志互相关心、团结友爱,形成了良好的和睦风气。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,他所居住的家属宿舍,凡是谁家有困难,大家总是愿意找他商量、解决,只要他能办到的事,他一定尽力而为。
  莫衍龙同志还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,他的妻子也是单位财务负责人,平时,工作也很忙,而且单位离家也很远,这样,家庭的担子都落在莫处长的身上,他能像计划财务那样统筹好工作和家务的关系,做到事业家庭两不误。他任劳任怨,夫妻恩爱,家里始终洋溢着一种温馨祥和的气氛,他做得一手好菜,家中的后勤他一手包了,节假日,他经常做一些好吃的,夫妻俩一起端去孝敬老丈人,岳父母常常为有这样一个好女婿而自豪。他教子有方,女儿学业有成已大学毕业,在他的严格要求下,已走上了工作岗位。他们一家其乐融融,平时在公园里,经常会看到他们一家亲密的身影,他们一家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。


  陈鍠主要事迹
  大多数具有现代知识的女性,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事业和家庭问题,也大都自觉和不自觉地承担起“双肩挑”的责任,只是由于各自工作与家庭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。陈鍠老师因长期在高校任教,所以工作的要职就是做好人、教好书。多年来她先后担任了近十门课程的授课任务,每一门课都有长达数十万字的备课笔记,并配以丰富的录相和采访资料片,因而课程丰实鲜活,受到学生和校方的好评。又由于所任课程实践性强,下乡考察成为重要内容之一,故曾先后多次组织学生深入偏远的农村、古代艺术品散布地和聚集地考察民俗、艺术和古代文化,使同学们受益非浅,尤其是贯穿全部教学过程中的个人刻苦治学、正直为人的人格风范,深得学生敬佩,也成为她继续履行“为人师表”之教职的动力。
  高质量的教学,除来自认真的备课与授课外,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科研的高度和深度。为此,陈鍠老师多年来坚持不懈地从事科研工作,先后只身深入晋、陕、甘、青、新、川、鄂、湘、鲁、豫、桂、粤等省自治区,考察当地的古代文化与艺术,还曾两度沿青藏线、新藏线进入西藏,考察藏地佛教文化与艺术,并在此基础上先后完成了《古代佛教石窟艺术》、《古代帛画》等专著。又就中国美术考古与雕塑壁画艺术、中国早期艺术以及中外宗教与艺术比较研究等重大课题,进行长期深入探讨与研究,撰写并发表数十万字研究成果。
  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养与教学科研能力,陈鍠老师还在硕士毕业十余年之后,开始了博士学位的学习。经过五年艰苦卓绝的努力,写成《中国帛画——发现与研究》博士论文共38万余言,得到论文答辩委员盛赞,并被学校推荐参加全国博士优秀论文评选。
  无论从事中国本土还是异域文化研究,具有世界范围的学术视野都是至关重要的。从2003年7月至11月,陈鍠老师又走出国门,到西欧广大国家和地区,考察著名博物馆、画廊和世界文化遗产。继而又受著名的希腊船王基金会之邀,在雅典作为期半年的学术研究,完成《论希腊古代若干艺术品中的丧葬礼俗观》(英文)学术论文。这一切无疑都大大拓展了她个人的学术研究视野,促进了教学的深入推进。
  对知识女性而言,谈事业似乎总是天经地义的,其实家庭生活也是人生的重要内涵。陈鍠老师的女儿曾写过一篇小文,慎重讨论“家庭中的业务”,足见其对家务的首肯与重视。尽管当今中国的妇女解放大有为世界瞩目的态势,但从女性的性别属性和家庭角色看,还是应该更多地成为“家庭业务”的主角。就陈鍠老师而言,由于她先生教学与创作工作繁忙,近年又主要担任学校新校区的全面领导工作,事情杂而多,无暇顾家,陈鍠老师便更多地担当地家务的大部分,尽量让她先生专注事业,也正因如此,她先生的工作也取得了有目的共睹的成效。
  其实只要身体力行,琐碎的家务不过“小菜一碟”。在陈鍠老师看来,家务的要义是教育子女。因此,从孩子幼小的时候起,她就主动担当起更多的教育孩子的任务,并着重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、独立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,在此基础上,放手让孩子发挥自己的能力。实践证明,这种教育方式还是可行的。小学六年,女儿学习优异,初中三年也是年年评优,名列年级前十,并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取杭州外国语学校。当然,仅有书斋的学习是很不够的,现代社会要求孩子面向社会,全面发展。为此,陈鍠老师鼓励女儿多参与学校活动,她女儿也通过担任天长小学大队长职务,锻炼出较强的组织以及协作能力。与此同时,陈鍠老师又通过“行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的形式,锻炼她女儿观察、体验社会以及事物的能力。小学毕业,她女儿得以亲赴西藏,系统考察藏地民风民俗和地方文化,增进了她对祖国边疆和民族的了解;中学毕业又随陈鍠老师到巴黎访学,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、音乐家和艺术家进行了广泛交流,写就《采访巴黎艺术城》长文,《钱江晚报》(2003年8月25日)在报道杭外创新班考试时,特别盛赞她女儿的“越洋实践本身就是一次自身综合素质的完美展现”。2004年岁末,汇集她女儿数年习作的《到那里去》随笔集,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,反映良好,深为相关教学界关注。
  也许作为母亲,教育孩子还更多地体现在与其精神与情感世界的勾通方面,在很多情况下又表现在母亲的细致如微上。如2004年的新年伊始,正值她女儿期末大考,陈鍠老师却在希腊与阿尔巴尼亚交界地带的山区考察,她先生又因工务繁忙,无暇顾及女儿,陈鍠老师便每天一个短信发到国内,事情未免琐碎,却让女儿感受到妈妈的关注与关爱。她女儿每遇重要事情,陈鍠老师也常会以长篇通信的形式,保持较好的联络与勾通。这种长辈与孩子间形同朋友的交流方式,也很好地展现了现代家庭关系的风貌。
  总之,作为一个为人妻为人母的女性,陈鍠老师对待自己和家庭有着义不容辞的双重责任。一心只顾事业,必将导致家庭角色的缺失,而过于沉溺家庭,又会失却她自己独立的生存地位,要处理好这个问题,需要她们一生的努力和付出。